本網訊(通訊員: 楊岑遙 雷文婷) 為增進學生工作的價值認同,交流學生教育與管理經驗,提升輔導員及班主任的工作水平,2018年7月3日上午,我校學工處召開了主題為“以夢為馬,眾志成城”的輔導員、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黨委副書記傅華強、學工處管理人員、各系部書記及全體輔導員、班主任參加會議。會議由學工處謝少華老師主持。
同為學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者,10名輔導員和班主任以“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為終極目標,在2個小時里,分別結合自己的工作,從角色轉變到心態轉變,從教育理論到具體實踐,從教授知識到立德樹人,真誠與全體與會人員進行了分享。
德育與智育是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徐山老師在工作中積極思索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發揮其“雙面膠”的作用。在取得實踐成果后她認為要將經驗上升為理論,將做法凝練為制度,形成可復制、可傳播、可推廣的研究成果,實現由“事務型”輔導員向“專業型”輔導員的躍升。
作為一個“后媽”專業戶,周津老師分享了自己從害怕、拒絕當班主任,到接班當“后媽”的心態轉變過程,從接班過程中遇到的兩個困難(學生情感上的抗拒和前后班主任管理理念的沖擊)入手,從情感和方法兩個方面提出了解決問題的相應策略。
今年6月份李琦老師所帶的第一屆大專生畢業了,這也意味著3年的學生工作終于結下果實。作為較有經驗的輔導員,李琦老師認為工作中要以“以人為本、聯系實際、貼近學生”為原則,以“班風、學風、舍風建設”為抓手,以“走進學生、善待學生、了解學生”為途徑,以“引導、督促、疏導”為方式,開展思想教育工作。
吳一夫老師作為一名新手輔導員,在過去的一年中完成了由學生向教師的身份轉變。從零開始的他在遇到棘手的學生問題時總是向經驗豐富的同事們耐心請教。他認為成長和學習尤為重要,并感恩大家對他的指導與幫助。
心理健康中心是學工處的新鮮血液,三年來共累計咨詢來訪學生623人次,處理心理危機事件66起。在這眾多的咨詢案例中,雷文婷老師認為多數學生屬于“空心病”,存在“草莓心態”,其根源在于逃避困難,思想懶惰。應對這類心理疾病,需要學生工作者充分發揮隱性教育功能,在日常教育中適當施壓,引導學生直面困難,提升學生心理韌性。
曹斐菲老師繪聲繪色地向大家講述了一個令人“膽戰心驚”的教育案例,曲折離奇的事件警示我們在遭遇學生應急事件時應有序而為,避免忙中出錯。
加強大學生養成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陳靜老師利用班會,針對實事、案例、班級問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嚴格班規,樹立積極向上的班風。用“三管好”的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
美術系夏媛老師即將送走自己地第一屆畢業生,回顧三年學生工作,她總結如下:大一,明確班規細則,從學習、衛生、安全、班級獎懲規定與班費六個方面,建立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大二,風氣穩定的情況下,狠抓學習,用學籍管理條例鞭策學生,開展實習訓練為進入社會做準備。大三,給予有利的就業指導。
帥氣的劉星老師最后登場,他幽默的語言、大方的談吐將本次交流會推向高潮并“圈粉”無數。他以民主和法制相結合的制度管理班級,用人格魅力拉近和學生的距離,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事自己率先垂范,以實際行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10位輔導員、班主任的經驗與智慧、愛心與執著、激情與理性深深地感染著在場的每一位領導和同仁。其經驗和總結必將為我校學生工作提供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謝少華老師對每一位發言者進行了精彩的點評,并將其精煉為學生工作中的“悟”、“法”、“情”。
學工處負責人王學敏強調后期工作要進一步推進二級管理,要求各位班主任、輔導員要加強學習、提升能力、總結經驗、抓好常規。
黨委副書記傅華強做總結講話,他首先感謝全校學生工作者的辛勤勞動與付出,并認為學生工作的成效集中體現在學校校風、學風優良與否。他倡導全體輔導員、班主任進行“是否尊享了學工職業幸?!睘橹黝}的自我追問。進而指出學生工作應該更加理性、更加人性、更加科學。他強調各位班主任、輔導員要提升對學生工作的價值認同,從成功的教育案例中享受職業幸福。